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北京铁路博物馆

手机用户请访问:

北京铁路博物馆介绍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侧的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在建成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掀开了它新的一页:作为北京铁路博物馆,展现在世人面前。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正式向国内外观众开放。这是铁道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组织的“人文奥运”项目之一。

简介
  百年铁路历史 搬进百年老站   京奉铁路又称关内外铁路,起于北京正阳门东车站,止于奉天(沈阳)站,长842公里。
 
北京铁路博物馆

历史记录
  正阳门东车站,俗称北京站,也叫前门站,它的修建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密不可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津卢铁路竣工通车。该路由天津站到卢沟桥。铁路修至丰台时,引出一条丰台至马家堡的铁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英国侵略军强行将津卢铁路从马家堡延展至正阳门(即前门),开始修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1906年竣工并开通使用。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车站站房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站内三座站台,其中两座有风雨棚。站台长度377米,设有普通旅客和头、二等旅客候车厅。候车厅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还设有客票房、问事房、行李房和旅客用公用电话、无线电报等设施。在正阳门外右侧,也就是正阳门东站的对面,还有个正阳西站,是平汉铁路的起点,1958年拆除。
   从正阳门东站诞生之日起,它便默默地站在这里,注视着北京,见证着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个历史事件
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革命志士吴樾刺杀受清政府派遣准备出洋考察的绍英、徐世昌、端方等五大臣,发生在这里;1912年孙中山北上,袁世凯在这里主持欢迎仪式,欢迎者达数万人;1924年孙中山扶病北上,李大钊和10万民众到这里迎接;同年,孙先生病逝,其灵车也是由正阳门东站南返浦口;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在这里安营扎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500多名北平学生组成“南下救国示威团”,从这里出发;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亲自在这里迎接宋庆龄进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从这里启程。这里曾一度是“国门”和“首都迎宾门”。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日成和越南国家领导人胡志明访问中国,都是从这里开始友善之旅;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代表们也是从这里凯旋,周恩来总理亲自到车站迎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京至莫斯科,北京至平壤,北京至河内的几趟国际列车,都是从这里启程。
   1959年9月15日,新建的北京站开通运营,正阳门东车站退役,结束了自己作为“首都大门”的历史使命。

几经变脸 改变使命
京奉正阳门

  东车站退役后,其旧址使用功能和外貌曾几度变脸。先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老车站被改造成铁道部科技馆,不久又归属北京铁路分局,改建成北京铁路文化宫,候车室改造成了剧场,供文艺演出和开会使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铁路拓展多种经营,老车站先后变成商城和电讯市场。
老车站的外貌也已不是1906年落成时的样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了给北京环线地铁让路,前门火车站以钟楼为中心作了“镜面对称平移”。钟楼的位置原本是在车站的右侧。改建时,钟楼左侧的部分建筑被拆除,并在钟楼右侧重建。这样一来,只有钟楼以北西墙和北墙西边一段真正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和砖墙,其余的墙体都是改造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尽管被“掉了个过儿”,但车站的建筑外观仍然比较真实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呈欧式建筑风格。
文化随着人们对铁路历史和铁路文化的日益重视,有关保护老车站和发挥老车站应有作用的呼声愈来愈高。新世纪初始,在北京市人大、市政协会议中,有代表和委员建议将此建筑作公共文化设施使用。北京市政府和铁道部领导大力支持这个建议。2005年,在铁道部和北京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前门老车站恢复原貌。2007年8月开始计划筹建北京铁路博物馆。2008年1月正式成立北京铁路博物馆筹建部。铁道部大力支持博物馆建设,并正式拨款立顶。至此,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车站,终于获得新生,肩负起了新的历史生命。
建成后的北京铁路博物馆,结构共为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地上一、二层为长期展览,将用大量的文物和历史图片展示中国铁路130余年的屈辱、奋争、兴盛和辉煌的历史。

展出
  为了配合中国铁路历史主题展,三项临时展览也将在博物馆展出:一是第二届中国铁路文化收藏展。将有不少于2000件系列珍贵藏品参展。二是首届中外火车模型展。大约有400至500台国内外多种火车模型参展。还有互动沙盘模型,可使观众既观展又娱乐。三是与搜狐网联合举办的“奥运中国 和谐铁路”中国铁路首届网络摄影大赛。大约300件作品将作为首批博物馆藏品永久收藏。
   在前门古商业街新近复又开行的旅游观光“当当车”,将开近博物馆,为博物馆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博物馆开馆,时值北京奥运开幕,馆址区位又异常重要,与其周边的国家博物馆、钱币博物馆和警察博物馆一道,形成一个博物馆群。届时国内外朋友聚集北京,北京铁路博物馆将成为北京铁路乃至全国铁路的重要窗口。

百年路史 搬进车站
简介
  北京铁路博物馆展现的是,中国铁路“厚重的历史、辉煌的成就、美好的未来”。
   光绪二年(1876年)吴淞铁路正式通车,这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这条铁路是外国侵略者未经中国允许,先由美国策划,后由英国擅自修建的。而中国官督商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山)胥(各庄)铁路。博物馆内展出的一个瓷质鼎形盂,是这条铁路的见证。

相关数据
  此盂长140毫米,宽120毫米,高100毫米,正面印有“开平矿务局”字样和煤矿外景图案,背面印有出品年代:“光绪癸未”,即光绪九年(1883年)。原来,唐胥铁路就是由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的。光绪三年(1877年)为解决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械厂(兵工厂)所需煤炭,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托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组建开平矿务局。1878年,唐廷枢筹足20万两白银开办费,于1881年开始生产煤炭。在煤产日多的情况下,为解决运输问题,李鸿章先后两次向光绪帝奏禀,后终于获准,修筑了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后又延展至天津、山海关和北京正阳门东车站。这就是最早的京山铁路线。这只瓷质鼎型盂见证了这段历史。
唐胥铁路通车之初,慈禧太后和清政府惟恐火车所冒的烟伤害庄稼,机车轰鸣震动遵化祖陵,因此只许骡马在铁道上拖动车辆。后来经过疏通,才于1882年准许改为机车牵引。随着开平矿务局煤炭产量猛增,骡马牵引的车辆实在难以胜任运输任务,矿上的英籍工程师金达,便指导中国工匠按他所设计的图纸,利用唐山煤矿的起重机锅炉、竖井架子的槽铁、铁铸车轮等,制成一台机车。因为机车两侧各画有一条龙,遂命名为龙号。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博物馆第一层展陈了这台机车的等大复原复制品。
“龙号”机车虽属复制品,但它停放的钢轨却是地地道道的“真货”。这段钢轨取自京郊延庆的康庄,是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用的钢轨上整体截下的一段,上面刻有“1908”字样。枕木也是未经沥青浸泡的老式枕木,距今也有百年的历史。
   还有一个“老机车”的模型,也定会引起大家的广泛注意,这就是家住长春的东北民间手工艺师张林送展的一件展品。
   2005年3月中旬,由中铁九局路桥工程处在吉林省扶余县拉林河铁路的重建工程中,发现了一台埋于桥下的蒸汽机车。经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认为此蒸汽机车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上报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核定为一级文物。此后此机车移交伪满皇宫博物馆收藏。
据考证,该机车为1898年8月由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美国费城鲍尔温机车厂生产,车身全长7.8米,高4.7米,以木材为动力,与煤水车合用为工程运营车。
   东北手工艺师、伪满文化收藏爱好者张林,依据此机车原型,按照1:10的比例,费时两年,全手工打造尺寸为1800×800×560毫米的整体模型。模型构造精细,排烟系统、蒸汽锅炉等零部件一应俱全。车身完全使用与真车相同的材料制作,光镀铜铆钉就用了3000个。张林先生的这台机车模型2007年5月荣获“长春第二届奇石、古玩、艺术品展示交易会”特等金奖。
   有了“老机车”,老钢轨,老枕木,当然也少不了“老车站”。博物馆把京张路“淹没”在居民楼群的清华园站遗址也搬了进来,陈列在“龙号”机车旁。它由青砖灰瓦搭建而成,占地面积数百平方米,看上去跟普通民居无异。
主要票号
  此外,以国家领导人命名的“毛泽东号”、“周恩来号”、“朱德号”机车及时速300公里、350公里的新型动车组机车的模型,也陈列在展室内,新建成的北京南站、虹桥站、新成都、新西安、新武汉、新广州等六座现代化车站的模型,也将一起展出。观众还可以看到国务院规划制订的12000公里综合交通网规划图。
   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曾对中国的铁路建设进行规划。民国八年(1919年)一月,孙中山发表《实业计划》,主张利用外国资本建设中国铁路和实业。其中关于铁路部分有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西北铁路系统,高原铁路系统,同时建立机车、客货车制造厂。完成上述计划,需修建铁路16万公里。博物馆内展出的这张《孙总理实业计划图》,将拟建铁路清楚地标示了出来,颇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文物体现 历史细节
主要票种

  铁路客票俗称火车票,是基本客票、加快票、卧铺票的总称。火车票既是旅客和铁路发生运输关系的依据,同时也是旅客加入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保险的凭证。
   中国自有旅客列车开行到现在,车票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总的说不外乎软座票、硬座票、软卧票、硬卧票、市郊票还有学生票、小孩票、残废军人半价票、铁路职工免费乘车证即免票、外籍旅客客票等。过去还有简易车票、棚车客票。
   博物馆内展陈的一台老式车票印刷机,使人们又想起使用老式硬板票的年代。老式硬板票是我国最早使用的火车票,呈豆腐干形,硬纸质材料制作,上面印有日期、面值、车次、编号、车站到发站等内容。硬板票自使用之日起至1984年止,“服役”时间长达七十多年。搬进博物馆的这台车票印刷机,至今仍可使用。观众甚至可以自己动手,用它印制一张古老的硬板票。
在博物馆由铁路收藏家王庆堂、张钧、刘振起等收藏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火车票,包括独有特色的台湾火车票,都有所展示。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晚清时期的火车票,民国时期的火车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各个年代林林总总、形状各异的火车票。从某种意义上讲,铁路客票浓缩了我国铁路的历史,记载了我国铁路的发展轨迹。

馆藏“龙号机车”
台湾省台北市的吴小虹先生,专门研究中国的老火车、老票证,得知北京铁路博物馆要展出铁路收藏品,特地从台湾寄来他的珍贵藏品,其中包括光绪二年(1876年)淞沪铁路也就是我国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的火车票;“庚子之乱”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火车票;1925年沪杭甬火车票;1926年平汉铁路火车票;1927年滇越铁路火车票;日伪时期的火车票和台湾铁路马龙火车票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火车票不能作为报销的凭证。持票人要报销车票,必须由铁路部门开具“收款证明书”方可。博物馆内展出的1951年、1952年、1953年和1954年几个年份的“收款证明书”,“证明”了铁路存在过的那段历史。
   还有一种特殊的“票证”使我们又想起“文化革命”十年浩劫那场大动乱,大灾难,大悲剧,这就是“革命师生串联乘车证”。
   从1966年9月5日起,全国大、中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大串联”,到全国各地点燃“革命火种”。这种数以千万人计的乘车、吃饭、住宿都不要钱的“大串联”,给铁路带来极大的压力,造成铁路运输秩序严重混乱。“串联”的“革命师生”大批大批地涌向铁路,铁路部门还要向他们发放“革命师生串联乘车证”。一时间,交通十分拥挤,铁路运输不堪重负。火车车厢内座椅下面,行李架上,都躺满人。厕所内挤进七八个人是“正常”的事,车厢下的弹簧到了“压死”的程度。列车晚点,甚至“晚天”,事故频发,给国家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观众在馆内可以看到数张这种“串联证”。
   火车时刻表为铁路旅客的必须之物。列车主要按列车时刻表规定的时间运行。旅客按所需乘坐的列车的运行时间乘车。博物馆展出的清光绪年间、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以及台湾省的火车时刻表,可使观众清楚地看清中国铁路列车的密度和行驶速度,发生了怎样巨大的变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铁路各线运营初期,客运量不大,客车对数少,都是白天运行,夜间不运行。光绪乙巳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一张火车时刻表明白无误地表现了这一点。这是一张卢汉铁路的时刻表。表中北京至保定,北京至长辛店,北京至顺德(即现在的邢台),顺德至新乡等,都是上午开车下午到达。北京至顺德,上午七点半前门站开车,下午五点二十五分到顺德,行驶10个小时。再看现在的火车时刻表,行车密度大为增加,行车速度与昔日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历史性变化,非常明显。

   
馆藏“和谐号机车”
铁路列车上的茶水票,上点年纪的人过去坐火车都用过。“文革”前,在火车上喝水是要花钱的。早期,铁路茶炉车很少。在无茶炉客车上,旅客饮用水都是由售货员把特制的大水桶灌满水后,抬到列车上向旅客发售。旅客喝多少水,花多少钱,也就是买多少钱的茶水票。茶水票分几种,有杯水票,喝一杯水用一张;有“段票”,旅客持这种票在这一段都能得到供水;还有“半段票”等。博物馆展出的茶水票大小不同,色彩各异,不同年代的茶水票透露出不同年代的气息,使人看到时代的记录。如有的茶水票繁体字印刷,标价几百元,这显然是1949年至1954年我国流通第一套人民币旧币时发售的。有的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看到它,老同志一下子就能回到曾经经历过的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时期。早在民国时期,我国铁路列车上就售卖茶水票,并且茶票广告作为广告形式的一种,已经出现。解放后仍沿用,内容多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如肥皂、牙膏、眼药水、男女各色绒裤等。有的还在背面印上益智游戏,让旅客在旅途动动脑筋,解解闷,消除旅途疲劳。在这里展览的各个时期的茶水票,定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博物馆展品中还有形形色色的站台票。站台票过去叫月台票,是人们用来进入火车站内接送亲朋好友的凭证。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世界铁路就有了站台票。著名的雷斯顿公司当时制作了一批“送亲月台票”,被认为是铁路站台票的发端。我国最早而且服役时间最长的是现在早已消失的小型硬板票,1910年哈尔滨站始发。票面只是简单表明车站名称、票价,类似小纸片。几十年过去,这种凭证的形式却一成未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并受日本国利用中国制造的蒸汽机车的照片印制博览会纪念门券的启发,我国于1984年9月15日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为命题,发行了一套五枚彩图站台票,由此改写了中国铁路站台票的历史。传统的黑白硬纸站台票退役,彩图站台票进入了铁路运输的流通市场,成为宣传铁路发展,弘扬铁路文化,介绍旅游风光,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的特有的文化载体,是铁路企业文化的品牌之一。这里展出的中国彩图站台票丰富多彩,花样繁多。同时,启发了中国彩图站台票产生的日本国利用中国蒸汽机车照片印制的博览会门券,也一并展现在观众面前。
   另外,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还有带火车的粮票,带火车的钱币等。
   除纸币展品外,一些实物展出,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东西,也能反映历史的细节。展览中的两件灭火器和一段旧钢轨就是这样。
   大家都知道,故宫内的几百口大铜缸是蓄水防火用的。但是万一失火,这大缸里的水如何浇到建筑物的失火点上?看到展览中的两件手动吸水式灭火器,观众就会明白,原来大水缸里的水是用这“水枪”喷射到失火点的。其中的一件,“铁路”和“灭火器”字样清晰可见。
   展览中的一段钢轨,摆放在那里不太引人注意。但你要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上面铸有“1904年汉阳铁厂制造”的字样,这就告诉我们,这件展品非常不平凡。汉阳铁厂是1890年清末大臣张之洞创办的,1893年建成并能炼制钢轨。展览中的这段钢轨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国产钢轨,比汉阳张之洞纪念馆收存的一段老钢轨还早九年。它是由铁路收藏家金万智先生从保定南收集到的一根每米43公斤的标准轨上截下的钢轨头,最初用于石家庄附近的京汉铁路段上。

收藏历史 激励后人
  在我国,有一大批铁路文化收藏家和铁路文化收藏爱好者。他们怀着无限的热情,付出巨大的精力、财力,自觉地肩负起收藏铁路文化的责任,把那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甚至被当作废品抛弃却能反映铁路文化细节的物品收集、收购和收藏起来,并无私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中国纺织研究院申同赞先生,收存有他的祖父申湘老先生的遗物若干件,并特意跑很远的路送来参展。申湘,字成自,光绪六年(1880年)生。公派英国锡菲尔大学,获土木工程学科兼铁路行政管理科及经济学硕士,是公派留学生获此学位的第一人。曾充任调查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铁路及实业委员,交通部技士、秘书,铁路法规委员会委员,调查汉粤川铁路宜夔段材料委员,监视京汉、京奉、京绥、津浦、吉长等线铁路的标购材料委员,平绥铁路局副局长,国民政府交通部视察员,山西大学教授等职。申湘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为早期的中国铁路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发表了大量文章,为中国铁路留下了宝贵资料。还写了《日记》、《杂录》多篇。他在民国五年(1916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热河之围场、东三省鸭绿江、宁古塔俱有森林,其中柚木榆木极多,堪作线路枕木之用。日人买之运至东洋,随复以重价售于中国。……若使吾人自伐森林而用于线路,每年至少可省百万。以目前论之,已成线路每年应用新枕木不下二百万根,约需洋五百万元。嗣后线路延长,修筑新路,每年购枕木费当以亿万计,若均购自外人,吾国财政之漏卮实为巨数。是则造林之法不可以不究讲也。”一位老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尽现字里行间。
   展品中有一只“满铁”饭盒,上有“昭和十年”字样。昭和十年是1935年。送展人是铁路职工万韬。饭盒是他的爷爷当年当火车司机时用的。祖孙三代之所能把饭盒存留到今天,是因为它是一个日本侵华的见证。存留日本侵华物证的还有今年75岁的退休铁路工人王廷伦。他存有“满铁”时期列车上“高包间”用的四棱柱体陶质茶壶、茶杯和“满铁”时期运转车长在守车上用的用炮弹壳做的饭锅。这是在他18岁时,师傅临去世将这些东西传给他的,并嘱其一定要妥为保存。几十年来他一直谨遵师嘱,现在送来博物馆参展。
   “满铁”是“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的简称,是1906年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置的一个特殊机构。它表面看来是一个铁路经营公司,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以经济掠夺活动为支持,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统治的庞大情报机构。“满铁”涉足政治、军事和经济掠夺等领域,权势显赫,霸占东北铁路长达40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满铁”结束了它的罪恶历史。

文物收藏家
  收藏关于“满铁”文物最多并且能够成系列的,当属青年收藏家程一。
程一
  1988年4月19日生于哈尔滨市,现就读于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二本科生。
   就是这样一个青春少年,“收藏”对于他,已有11年的历史。9岁开始,小程一懵懵懂懂地进入了收藏领域,从一把“日本军刀”开始,收藏、珍藏所有他认为有意义的东西,到现在形成了名人书画、青花瓷、民俗农具、石雕陶器、胶版画册等若干个收藏门类。可谓涉猎广泛、专题鲜明、精品荟萃、成绩不俗。“铁路收藏”或者确切地说是“满铁收藏”。是程一最早涉猎也可称之为“起点”的收藏。
   程一的爷爷程功,江苏丰县人,是个“老革命”。1940年,17岁的程功跟着新四军打日寇,转战到了东北。爷爷的亲兄弟和日本鬼子拼刺刀牺牲了。国恨家仇铭记在心。程一9岁时,爷爷把收藏多年的抗日战利品:几把日军军刀、望远镜、炮兵测距仪、军毯等等,郑重地送给程一。听爷爷讲参加抗日的亲身经历,讲老一辈的血恨家仇,激起小程一强烈的爱国热情,记录真实、不忘历史,成为程一走上收藏之路的最初目的;爱我中华,传承文化,成为程一不懈收藏的根本动力。从那时开始,程一沿着日本侵华的历史轨迹,坚持不懈地收藏“满洲国铁路”的历史文物,一干就是11年。为了收藏,程一跑遍了东北、北京的古玩旧货市场,在各种各样的圈子里打探,循着哪怕是微乎其微的线索去搜寻,直到把东西买到手才肯罢休。现在展出的120多件藏品,就是程一的一千一万分心血。为了收藏,程一把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姑舅叔姨,甚至兄弟姐妹在内的亲人、朋友都动员出来资助。刚上高中,程一就进地铁卖报,蹬三轮、卖矿泉水赚钱,为父母分担收藏支出的压力。他和他的家人,为收藏投了多少资,谁也说不清,谁也没在乎,谁都不后悔。
   参加本届文化收藏展的,是程一的“铁路”收藏品系列之《“满铁”侵华的历史见证》专题,共展出“满铁”实物120余件,成为本届展览的较大主题系列,最大实物系列。通过展示“程一收藏”可让人们认识“满铁”掠夺东北三省的历史罪证,给青少年一代以爱国主义的教育与启迪。
   包括铁路员工在内的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抗与斗争,始终未断。博物馆展出的藏品中有几尊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塑像及有关书籍,是哈尔滨附近城高子站魏云飞“家庭博物馆”中的藏品,这次特意送来展览。
   赵尚志,1908年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1932年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从事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曾任巴彦游击队政委,珠河东北抗日游击队队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和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
   赵尚志曾多次指挥抗日力量破坏铁道、炸毁列车、打击日军。1932年4月12日,在中东铁路员工配合下,赵尚志亲自动手,在距哈尔滨站17公里的香坊——城高子间,将日军一列军用列车颠覆。五节客车、十二节货车全部脱轨、爆炸,几百名日军全部丧生。当时中外报纸称之为“城高子炸车事件”。
   1934年8月30日,哈长线安西段附近的一节钢轨被赵尚志率领的哈东支队拆除,使由哈尔滨开往长春的第11次夜行旅客快车全部脱轨。哈东支队向日军乘坐的警务车、卧铺车开枪射击,打死日军7人,击伤13人,俘虏5人。随后9月3日,哈东支队又于中东铁路哈绥线阿什河(阿城)、横道河子附近袭击并颠复日本军用列车,使日军损失惨重。
   此后赵尚志还领导他的部队多次攻击日寇,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赵尚志率部在铁道线对日军的一系列打击,无不使中国百姓拍手称快,而日本侵华者却陷入异常惊恐中。   
展示昨天 为了今天
   博物馆展出了大量“废旧物品”,“废纸”,“破烂儿”。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宝”,都是铁路昔日的生产生活用品,都是铁路“昨天”的见证。
   展厅展出了铁路收藏家温艳才送展的数张旧时的铁路股票。看似无用废纸,实际价值无比。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有价证券,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它证明股东入股的资本额和取得股息的权利。它可以作为买卖对象和抵押品。前者需经过一定的手续才能转移其所有权;后者则可以自由转移。
   公债,英文为 PublieDebt。有国家发行的公债券和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持券人有权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到期取回本金。
   中国的证券历史源远流长。明清时中国就有了以契约形式存在的证券雏形。近代证券则始于清朝洋务运动时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72年由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筹划并以股份公司形式建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股票。
   在通常情况下,债券是应该被偿还的,股票是应该换发、作废或注销的,因此老股票和老债券流世的很少。又因股票、债券作为纸质收藏品,若保管不当,如遭潮湿、水浸、积尘、霉烂、虫害或鼠咬等,极易造成损坏,故百年股票和债券尤为珍贵。
   铁路收藏家温艳才,作为当代铁路建设者,不仅肩负着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任,也自觉承担起收藏铁路文化,传播铁路文明的责任与义务。多年来致力于股票、债券收藏,费心力费财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长年累月,乐此不疲,在证券收藏方面成就斐然。
   一堆看似“破烂儿”的列车用电风扇、压力表、烟灰盒,风管儿、卧铺吊带、老电话、老信号灯、卧铺车地灯灯罩儿……这些铁路收藏家刘振起征集送展的展品,都在诉说着铁路的“昨天”。
   还有北京铁路职工马洪送展的一堆“破烂儿”,都是铁路工务部门早已不用的“废旧物品”,如“洋镐”、“扒镐”、“锛子”、“拐子”等。这些都是工务部门维修铁路线路的用具,现在早已废弃不用。中国铁路过去都是用笨重的洋镐维修线路,捣固石砟,这一用就是80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铁路职工对笨重的劳动工具进行改革。工务部门制成“一操一电镐”,代替了洋镐。这是养路工人使用上的第一代机械化线路石砟捣固工具。现在摆在展台上的这种“一操一电镐”也早已不用,被更先进的工具代替。
   铁路上早已不再使用的还有在这里展出的老式照明灯具、计时器等。参展人是铁路收藏家陈福兴。

陈福兴

  1955年出生于天津。毕业于于原北京铁路局职工学校。曾先后任机车司炉,副司机,司机,机车队长,车间书记、主任、运用副段长,现就职于北京铁路园林绿化中心,任书记。
   他搞铁路收藏的理念是:收藏铁路历史,寻觅变迁轨迹,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火车头”精神
。   凡是能反映铁路历史,铁路文化的物品,他都广为收藏。收藏的重点就是铁路照明灯具,铁路信号灯具和铁路计时器。其中包括铁路早期照明灯具,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煤油灯,军用列车篷车内用煤油灯和信号灯具,手信号灯具,列车守车防护煤油灯具,道岔表示器煤油信号灯,旅客候车室使用的挂钟,早期铁路用计时器及行车人员使用的怀表等。
   现在,北京铁路博物馆就要正式对外开放了。表现中国铁路“厚重的历史,辉煌的成就,美好的未来”的场景,就要展现在人们面前。博物馆展览的主办单位是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铁路文联和北京铁路局。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和个人踊跃参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即将开馆的“北京铁路博物馆”
  来北京的人经常会打听北京铁路博物馆在哪里?其实在北京并没有叫“北京铁路博物馆”的博物馆。有铁路博物馆是中国铁道博物馆,它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1号北侧。但现在北京真要有一个叫“北京铁道博物馆”的博物馆了。在北京奥运会到来之前,首都北京将新增加一座新的博物馆,这就是“北京铁道博物馆”。
   北京铁路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市的中心地带,前门城楼的东南角,原老北京站的旧建筑物上。
   提起老北京站,就要翻开100多年的历史了:1901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英国侵略军强行将铁路从永定门外的马家堡修到了前门东南侧,用来运兵和运送军事物质。1906年在这里修建了站舍,成了名副其实的火车站,也成了京奉铁路的起点(北京至沈阳的铁路)。
   后来,这个站有过许多名字,正阳门东站、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解放后正式命名为北京站。如果您在1959年9 月15日前乘火车来到北京,那您一定记得,一下火车,出站的第一眼是前门楼子!
   1959年9月15日,位于东角楼附近的新的北京站开始运转,老北京站完成了她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任务,也开始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上世纪60年代初,老车站首先被改造成铁道部的科技馆,不久之后又被收归北京铁路局,改建成北京铁路工人文化宫,直末到八十年代末,她除为北京铁路分局的工人活动服务外,也对外开放,放映电影和其它文艺演出。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逐步走上了商业用途,变成了商城。
   2004年她被北京市评定为文物古建筑,2005年开始将商场迁出。为了办好“人文奥运”,也为了充分发挥老北京站这个历史的建筑物的作用,北京市委政府和铁道部指示在这里筹办“北京铁路博物馆”。

清廷皇家专列家具进博物馆

  清朝最高统治者对铁路这个先进运输方式一开始就是拒绝的态度。从1863年第一份申请修筑上海至苏州铁路的札,到1889年5月,清政府被迫接受铁路,视修筑铁路“为自强要策,必应通筹天下全局”,“即可毅然兴办”,正式成为清朝的一项国家政策,获得了国家签证。这个过程整整经历了26年之久。中国铁路的历史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晚了半个世纪。从1889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廷统治,20多年来,清廷最高统治者也没有乘坐几次火车。现在要寻查清皇家在铁路运输留下的遗迹,确也很难。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0.5公里的铁路,“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想借此大做宣传,诱惑清朝皇帝和王公大臣。“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被步军统领当作怪物下令拆除了。中华大地出现的这条展览性铁路,北京人有眼福,先于全国目睹了铁路的风采。但清廷无人观看,更不用说乘坐了。
   1872年9月9日,天津英领事在英租界内修筑铁路完工,清天津道宪和英领事同坐其上,围租界绕行一周,天津道宪称:“此火车之来中国,可谓创观,其制作亦可谓精美之至”。“至于行动一切均甚便捷,甚为适用之物”,并赠号“利用”。天津道宪是第一个乘坐火车的满清官员。
   1873年,中国皇帝结婚,英国机器制造商兰济,筹资50000镑,拟购机车2辆、客货车3辆、铁路30里作为“婚礼铁路”送予清廷,清政府“极度不愿显得很无礼貌地拒绝这样美好的礼物”。这批铁路设备没有登上国土。
   洋务派人士为了让清廷同意修筑铁路,除了反复上疏条陈建设铁路的重要意义外,还挖空心思让清廷最高统治者看到真实的铁路,亲身体验乘坐火车的乐趣。李鸿章利用重修北海、中海、南海的机会,修了一条宫廷铁路。这条铁路南起瀛秀门,向北沿着中海西岸,经紫光阁,出中海北门福华门,入北海西南门阳泽门,沿北海西岸至极乐世界折向东到静清斋,全长约4华里。因害怕火车“吼叫”破坏皇城气脉,所以不准使用机车。而是分别在各个车辆上系上绳子,由四名太监拉绳前进。慈禧太后对这条铁路很感兴趣,她住宿中海仪銮殿,到勤政殿议政,中午散朝回瀛秀园海宴楼更便服、进茶点,领着光绪帝、后、嫔妃及王公大臣乘火车到北海静清斋吃午饭、午休,几乎每天都乘火车。这列火车是从德国特制进口的,共六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这条铁路被拆,车辆也被侵略者砸毁。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仓皇西逃。1901年,八国联军退出北京,逃亡到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回銮”的路上,到达保定之后,乘火车直达北京。这是清朝最高统治者第一次乘坐真正的火车。太后、皇帝和皇后分别乘坐2辆特制的“龙车”。据记载,“龙车”是由长辛店机厂(二七机车车辆厂的前身)负责装修的。厂里有两辆进口的外国包车,很高档。长辛店机厂又请来著名的木匠,照着“吉祥如意”、“龙凤呈祥”的意思雕龙画凤,车厢内壁衬上黄绫子,拆去原座位,安上宝座。这趟临时专列共21辆车厢组成,其中9辆装满了沿途官员进献的财宝。直隶总督袁世凯亲自护驾,“逃亡”的清廷就这样浩浩荡荡、气派十足地回到京城。这列车是临时改装,车内设备只能是凑合,不可能完备。
   慈禧对首次乘坐火车,感觉良好。对这次出逃与返回,也有点反思,她说:“此次回銮,车马犹觉繁多,供应亦复浩大,其应由如何斟酌变通,破除常格,务使轻而易举之。”此话也为她下次乘火车祭陵留下余地。
   八国联军退出北京,自己顺利“回銮”,慈禧认为是祖宗庇护,要祭祖。去了稍近点的东陵后,还要去西陵祭奠。西陵位于河北易县,离北京皇宫更远。如何去,不受颠簸之累,慈禧太后同意乘火车前往。
   这条铁路叫新易铁路,又称西陵铁路。从卢汉铁路高碑店起,至易县梁各庄,长42、5公里,筑路费用白银60万两,穿越拒马河和易水支流。由著名铁路专家詹天佑任总工程师主持修建,1902年10月动工,1903年2月建成。1903年4月5日,天未亮,光绪皇帝出了宫,踏着用黄沙新铺的大道,率王公大臣乘轿向永定门火车站走去。稍迟片刻,慈禧太后带着大批随员到达。皇帝和百官跪迎,在太监的搀扶下上了火车,进入各自的包房。
   这列祭祖皇家专车,共17辆车厢,车厢外面都漆成黄色。机车是美国鲍尔温工厂1897年制造的,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客运机车。车头前列交叉竖立起两面大清国旗杏黄色龙旗。清大臣盛宣怀把这趟龙车布置得富丽堂皇,如同宫殿。放在车厢门口不是车梯,而是专造与车门一样宽的坡形平台,两边加了栏杆,铺上了地毯。司机张美,不慌不忙,沉着驾驶机车,起动、停车都非常平稳。只用2个多小时,安全抵达终点。赏张美黄马褂、花翎、知府衔,车上摆设赏詹天佑。新易线对发展经济没有多少意义。作为大清祭陵专线,慈禧只用过这一次,1909年春,光绪死后安葬西陵,又用一次。1928年,奉系军阀东撤时,拉走了全部机车车辆,该线不再通车。
   几十年的战乱,清廷乘坐过的专车,无论是“回銮”的临时专列,还是祭祖专列,已不知去向。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后,博物馆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铁路文化遗产的收藏与保护得到重视。我们在从事铁路文物的收藏工作中,注意对清廷在铁路运输方面的遗物的调查和收藏。2002年征集一辆老式豪华客车,据说是慈禧太后专车,但苦无证据。
   2002年5月,中国科协、铁道部组织“科普列车老区行”,科技支援革命老区发展,第一站就是保定车站。在向革命老区传述科技知识的同时,随部领导到保定车站检查工作。对保定车站用铁路老照片作装饰,显得沉稳和高雅,既宣传了铁路历史,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使人不由的驻足观赏,给予肯定。话说得投机,又告知车站保留清皇家专列的家具一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连忙问:这些家具怎么能证明是皇家专列上的物品,是什么时期、怎么能保留下来?现在何处?保定车站站长讲,清朝皇家专车是解放后不久、即上世纪50年代初,因损坏严重不能再用,车辆报废拆毁。车站当时领导考虑是清皇家专车,就把车内尚留的座椅8把(其中高靠背4把,低靠背4把),大型穿衣镜一架,四扇屏一幅,还有屏风一件等物品,登记造册,专设库房一间,严格保管。站长调换、离退休,都严格交接,至今已历任十六任站长,仍保存完好。我听后从内心十分敬佩,几十年来,尤其经过那场“文化大革命”,安然无恙地保留到现在,确实不易,反映我们铁路职工高度责任感和无私的精神。
   打开库房大门,我的眼睛一亮:满屋家具,虽已失去光彩,仍透出高贵和高雅的内质。虽经百年苍桑,其雕刻刀笔清析。那台穿衣镜,有2米多高,1米多宽,气势辉宏。两侧各雕一条昂首欲飞的龙,金光闪闪,栩栩如生。底座雕金色的龙凤呈祥,这乃清代后期皇室著名特征。我不禁大喜,虽然不能证实是“回銮”还是“祭陵”专车的设施,但多年查找的宝贝,今日终于得见。
   保定车站全体职工,听说北京铁路博物馆征集文物,就毫不保留地送到馆里,供各届观众参观、欣赏。这套皇家专列家具,成为馆收藏的珍品之一。

绿荫藤架下藏宝贝

  一八八七年钢轨发现记
   北京铁路博物馆筹建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展陈大纲已定稿,展陈设计加紧进行,最紧要而难度最大的文物展品的征集调运工作,在部领导的关心下,部机关亲自抓,又是召开会议,又是发文件,成绩显著。最近正是外局文物展品陆续到京、登记造册的高潮。好不容易征集到的宝贝,“待遇”立即提高,原先被扔到废品堆里,现在摆在库房的展品架上,满是铁锈、泥土的设备和零件,被擦得干干净净,再擦上核桃油,真是面貌大改。一台台、一件件都整齐地躺在库房里,等待布展时登上博物馆的高雅殿堂。它们代表着中国铁路发展各个时期的状况和铁路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向人们述说,供人们参观、欣赏和思考,从中悟出点什么。
   北京铁路博物馆的筹建,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时不时地到现场采访和报道;更引起全路、尤其是北京地区铁路系统干部职工的关注和参与。7月9日,丰台车站一铁路职工,看到征集到的18公斤重的钢轨,忽然说:我们那儿还有比这更小、更轻的钢轨,是1876年生产的,比这根钢轨更早。问他放在什么地方,说是搭花架子用,在他们货场。
   信息反映到筹建北京铁路博物馆顾问组,我将信将疑:1876年我国只有一条铁路,那就是上海吴淞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用欺骗手段建成的,第二年就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设备全部装船运到台湾,怎么会在北京丰台出现1876年的钢轨呢,需要查实弄清楚。7月10日,我和中国铁道博物馆馆长助理金万智驱车前往丰台。经询问该馆文物征集组的同志,确有其事,当事人是丰台站货场第三组的职工。不巧的是,他们昨天夜班,现在全部休息,需要等到下午才能和他们面谈。我有些着急,建议我们步行到货场第三调车组,寻找花架,沿途还可以再看一看货场还有什么宝物。
   当日天气闷热,虽没有烈日当头,可桑拿湿热天气使人很难受。我们三人(文物征集组派一人作向导)避开主干线,沿货场边道前行。走了不远,60岁的我就有些气喘嘘嘘。道两侧不时发现旧的钢轨、道岔等。老金是铁路文物收藏行家,边走边对这些钢轨道岔发表意见,“‘三眼’钢轨不要看,都是近现在生产的”,“‘两眼’钢轨可要仔细看,这是离现在比较远的”。看到线路上还使用的钢轨,说“‘四眼’的钢轨是老轨,离现在要远”,边说边弯下腰对“四眼”钢轨进行辨认,“瞧,这是1939年生产的”,“这一根也是”。看到铁路货场小院,我们也钻进去看一看,和铁路职工聊天,询问过去遗留有什么东西。先后发现上世纪修建的抽水泵房、埋入水泥面下的老式道岔、铁路大比武时使用的器材等。
   进入丰台车站,翻越主干线,找到第三调车组位置,四下张望,只见有一处房前,有一藤架,在炎热的夏天特别醒目,其它地方再无花架。老金指着藤架,“走,就是它了”。走近一看,一棵绿藤比胳膊还粗,给人苍桑的感觉。绿藤生气勃勃,浓厚的藤蔓有一米多厚,藤蔓在藤架上盘了几个来回,又爬向房子,半面房坡都它占领。我们钻进藤架下,看到藤架四角是用旧钢轨作立柱,用四根宽角铁作横梁,中间横搭三根角铁,整个架子具有“铁路特色”。“瞧,铁轨上有标牌”,“1887”!我兴奋地大声喊道。三人不约而同地查找每个立柱钢轨的标志,有的标志离地面较高,辨认不方便。我们的情绪引起不远处的职工注意,他们赶过来看我们干什么。一个小伙子爬到架子上,帮我们辨认。我拍了几张照片,以便回来确认。
   经电脑辨认,钢轨上的标牌是“TROY.S”,后边的字已辨认不清。可以基本肯定的是,这4根钢轨,是1887年英国生产的,距今已有121年的历史。初步考证,应是1886唐胥铁路从胥各庄一端展筑到芦台,线路终点设在芦台阎庄贮煤场。此段线路于11月动工,1887年5月竣工,称为唐芦铁路。唐胥铁路用的钢轨是45磅,津芦用的钢轨是60磅,津沽用的钢轨是80磅,后来唐芦铁路统一使用80磅钢轨,其它型号钢轨就被拆换下来,因种种原因,运到丰台,作为花架保留下来。
   虽然不是1876年的钢轨,我们仍然很兴奋。经在场职工确认,此处仅一个藤架,周围已无其它花架,所提供信息应就是这个藤架,钢轨也就是指这个藤架下的钢轨了。我国目前收藏的铁路钢轨最早是1896年生产的,今天发现的钢轨又提前近10年,改写了钢轨收藏历史。它将成为北京铁路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之一,是镇馆之宝。
 

  

北京铁路博物馆必赏景观

暂缺

景区服务

暂缺

欢迎加入墙根户外俱乐部,免费、快乐、享受生活!    俱乐部论坛:http://club.qianggen.net
俱乐部MSN群:lvyou@qianggen.net     QQ群:32059425    飞信群:30915805
有问题?让墙根百事通来告诉你吧!

玩在北京

吃在北京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发布北京铁路博物馆票务信息

景区提示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来自墙根网,便于纠错和享受优惠)

电    话:暂缺

票    价:暂缺

地    址:崇文区前门大街甲2号

交通线路:暂缺更多出行线路>>
搜一下与北京铁路博物馆相关的内容
你知道北京及周边的博物馆有那些吗?
崇文区有那些景点?

看看大家对这个景区评价

相关游记攻略

其他景点

热门景点

旅游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