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衡水乡间的石崇拜遗俗

2013-10-16 22:57
  行走于乡间,在一些老房子的墙体上偶尔可见“泰山石敢当”的字样。这些字全部竖刻,楷体,多刻在片石之上,镶嵌于墙壁的拐角处,或正冲过道和大路的墙壁的正上方,离地面大约二至三米左右不等。刻字于青砖之上的也有,占一小部分。
  为什么要刻此五字于石并镶嵌于墙壁之上,据民俗学家研究,是我国古代石崇拜在今天的遗俗。现今,一些神话传说中仍留存有石崇拜的影子。例如,“女娲补天”故事中,人类始祖女娲补天的材料便是五彩石。剩下的一块彩石还被曹雪芹利用,写入了小说《红楼梦》;“精卫填海”故事中,神鸟精卫填海用的材料也是西山的石块。
  我个人的理解,衡水本是平原之地,属平原文化范畴,缺少石崇拜必要的条件,本不应有此俗。所以,衡水地域内的石崇拜遗俗,当是随外来先民迁入时一并带入,亦或是受外来山岭文化的影响所致,年深日久,约定成俗。五字中的“泰山”,即是今天山东省境内的泰山。历代封建帝王曾多去祭拜、封禅(筑坛祭天曰封,辟基祭地曰禅),被称作神山。泰山本不在衡水区域内,却被区域内文化认同,应该能够说明这个问题。另外,本称“‘石’敢当”,却有一部分被刻字在青砖之上,除说明石质材料的缺乏外,也应是一例证。
  究其本源,“石敢当”三字最早见于西汉元帝时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至于其意,唐人颜师古注认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之意,但这一解释向为人所质疑。其他解释成五代时勇士或医生,亦不可信。
  今据民俗专家的研究,民间将此五字刻石于墙壁之上,其用意当是厌殃镇邪,御侮防危,认为灵石可抵挡一切鬼邪之气。上世纪70年代,在福建莆田出土的唐大历五年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即是一例。民俗学专家王成竹先生在《中国民间诸神》中也说:“就石敢当三字字义讲,盖即石可挡其冲也。故镇于庐舍,墙隅街衢巷门前直冲之处也。”
  我曾就此询问过一些本地的老人。有人说,只知道是祖上传下来的做法,照做而已。也有人说,石敢当是一位神仙,法力无边,有他在,能够保佑家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还有人说,如果大门前空荡荡的,家里人口又少甚至体弱多病,可能就会拢不住气,造成宅院所处的地方气虚,妖魔鬼怪会趁机作乱;如果大门面对的是人来车往的道路,也可能会造成气虚,还可能会被来往不断的人流带走财气和好运气,所以才刻神仙的名字于此,吓唬鬼怪,保佑平安。至于为什么非要把字刻在石头上,多数人称不知道,少数人说是因为石头比青砖结实,不易损坏,只有在实在找不到石头的情况下,才会刻在青砖上。对于“为什么字体竖刻”?我个人理解,这应该是受我国古代印刷中的文字竖排影响所致。
  在这方面,我从未见过民间仅刻“石敢当”三字于片石之上的(或许其他地方有),均加刻“泰山”二字于其前,其意应为借助泰山之神力来增加灵石的厌殃镇邪的作用。
  据一些资料证实,这种民间习俗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有。《中国民间诸神》说:“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居民。”但在我熟悉的武邑县境内的一些地方,没有在街头、桥梁或者大路冲要之处见过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一类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民俗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新房子上很难再见到这样的刻石(砖)了。
推荐阅读
分类阅读:
石崇拜遗俗
网友评论

城事

北京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