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老字号集聚区诞生西城
内联升手工制作现场。
昨天,在西城区“保护与促进老字号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西城老字号》画册举办了首发仪式。 记者 方非摄
想逛逛各地的老字号,今后不必东奔西跑了。本市最大的老字号集聚区已在西城呼之欲出。昨天(16日),记者从西城区政府获悉,该区的大栅栏、琉璃厂、什刹海等京味文化重地,已汇集了全市一半以上老字号。今后4年间,西城还将吸引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字号落户,并且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款,助力老店发展壮大。
汇集95家,平均144岁
本市老字号品牌主要集聚在西城区。据初步统计,目前西城地界上已有95家老字号,占全市老字号数量的50%以上。其中,仅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就有54家,约占全市的46%。
不仅数量多,资历也老。西城区商务委发言人杨萍向记者介绍说,西城的老字号历史悠久,可清晰追溯的老店平均年龄已达144岁。百年以上历史的店铺有41家,其中649岁的清秘阁、605岁的鹤年堂是北京城最为悠久的一批老字号。“这些老字号主要都分布在吃、穿、用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杨萍说。
大栅栏4年再引10余老字号
如今来到大栅栏,想听国粹,有两三百年的正乙祠、广德楼;要尝名吃,有远近闻名的狗不理、东来顺;讲究穿戴,请进瑞蚨祥、内联升……
早在2010年末,全国首个“中华老字号集聚区”就已花落大栅栏。在这区区1.5平方公里的地界儿上,顾客花一个多小时就能逛遍30余家老字号。“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老北京百年来流传着这样一个购物口诀,所提到的老字号,无一例外都坐落在大栅栏。未来4年,西城还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家老字号来这里落户,使大栅栏的老字号总量达到50家。
大栅栏之外,聚集着众多商铺的琉璃厂、什刹海的烟袋斜街、护国寺街等,也将成为吸纳老字号的重点地区。政府部门将通过对区域内商业用房回购或回租等方式,加快新的老字号落户、聚集。
“我们计划前期通过以租金减免、优化服务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字号品牌回迁或新落户;中期通过帮助老字号引进资金,创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促进老字号快速成长,实现规模化发展;后期支持老字号企业进行独立市场化运营,从而形成老字号集聚区企业的良性发展循环。”杨萍说,预计到“十二五”末,西城将形成大栅栏、什刹海、琉璃厂等多个集中展现中国式生活方式的老字号集聚区。
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改造中,西城区将充分考虑对老字号原址原貌的保护,涉及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鼓励和支持其在适宜的商圈内安置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和修缮老字号特色商业街。
10余家濒危老店将新生
西城商务委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该区95家老字号当中,类似张一元、内联升、瑞蚨祥等效益较好的,占到20%左右;经营现状一般的大概占到60%到70%;余下的10多家,则在经营上遇到了较大困难。例如大栅栏中经营鼻烟的老铺天蕙斋,由于市场需求逐年缩小,目前只剩下了一个牌匾和为数不多的存货。
“对于这些濒危老字号,将通过商标注册保护、专利保护等方式,助其逐步恢复、发展起来。”杨萍介绍说。此外,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出现过,但目前已经不再经营的老店铺,在西城还有80到90家。“这些商铺虽已退出市场,但仍不失为一笔历史财富。区商务委正在整理它们的相关资料,先把它们的品牌商标保留下来,再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实施改制,使之重获新生。”杨萍说。
政府帮老字号练“内功”
每年2000万元专款,除去吸引老字号落户,助推老字号经营壮大,还将帮助其锻炼“内功”。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字号品牌、独特技艺,西城区将优先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政府还将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创建非遗工作室、老字号博物馆,支持传承人授徒传艺。
西城区政府还将开展老字号普查工作,建立和健全老字号信息库和老字号档案,利用文字、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方式,加强对老字号传统手工技艺、发展史料和实物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快抢救濒临失传或受到破坏的老字号工艺手艺、重要文献、珍贵实物。
老字号在企业机制、技艺、经营、市场、文化、人才等方面也需苦练“内功”以求创新。在这方面,西城将鼓励、引导老字号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控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和发展老字号企业集团,对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上市融资给予支持。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 “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
引进和培育专业运营管理人才,也是老字号今后的主攻方向之一。区政府将聘请、鼓励有关机构、专家对老字号企业加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挖掘、整合老字号旅游、文化功能,开发老字号旅游文化线路,老字号消费指南、手册和地图等。
西城还计划借老字号打造体现传统文化、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代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国生活馆和中国生活展,向海内外游客推介和展示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