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口古钟“讲述”古刹变迁

今天是第七个文化遗产日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特推出“古钟见证的文化遗产”展———
今天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为此特地推出“古钟见证的文化遗产”展,展览以该馆馆藏的12口明清时期古钟为载体,讲述古钟原所属寺观的创建、演变的历史。
此次展览陈设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藏经楼展厅。昨天,12口明清时期的古钟已陈列完毕。其中体量最大的当属栢林寺钟,该钟通体高236厘米,口径168厘米,重约2268公斤,铸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钟纽为蒲牢造型,钟肩饰莲花瓣24片。钟体表面满铸铭文。而体量最小的钟则是汇通祠钟。该钟通体高68厘米,口径56.2厘米,铸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据悉,展览不仅仅展出了各色古钟,更重要的是配以大量图片与文字解说,讲述了古钟原所属寺观的创建、演变史,关注钟铃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据悉,本展览将于6月9日至12月9日展出,每日展览时间9:00至16:30,每周一闭馆。
■摄影 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