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4 11:24
经过700余年,始建于元朝的北京钟鼓楼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全面“体检”,目前正进行前期规划。此外,同样“年纪”的玉河故道也将在今年恢复景观,拟进行补充申遗。
昨天是元宵佳节,也是本市燃放烟花的最后一天。为检查文物保护和文物安全工作,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等昨天下午视察北京钟鼓楼、北京通惠河玉河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地查看各单位安防、消防重点部位的同时,调研文保相关工作。
钟鼓楼将全面体检备申遗
什刹海北侧的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景观。史料记载,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元、明、清三代的钟鼓楼,曾经是北京的报时中心,暮鼓晨钟中迎来送往每一天。
随着时代变迁,钟鼓楼地区也逐渐出现了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市政设施落后、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为此,东城区于2012年12月正式启动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经过3年多工作,如今钟鼓楼广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恢复整治工作初见成效。钟鼓楼南广场曾经自然形成的偏西情况也拨正了8米,回到中轴线上。
如今的钟鼓楼已经成为北京市地面文物中,修缮情况良好、面向社会开放较为成熟的文保建筑。游客可登楼梯而上,眺望中轴线景观。
据了解,为推动中轴线申遗,钟鼓楼也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一次全面体检。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曾对钟鼓楼进行过几次局部修缮,目前正对钟鼓楼全面体检做前期计划和筹备工作,预计会在5年内完成,而在“体检”期间,不会影响开放。
玉河南段有望补充申遗
地安门东大街和北河沿大街交叉口西南角,有一处封闭的考古现场,这就是曾经的玉河故道南段河道。据了解,该河道已考古完毕,将在今年年内恢复旧时景观。
玉河是通惠河的重要组成部分,700多年前由郭守敬主持修建,曾是元大都的皇城粮食漕运河,俗称“御河”,最终被百姓传称为“玉河”。 2007年,北京市政施工过程中发掘清理出明、清古河堤和少量可能为元代旧址的遗迹,之后按“修旧如旧”方案逐步恢复旧时景观,保留了部分原河堤进行文物遗址展示。 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通惠河北京旧城段中的东城区玉河故道成为入选的河道之一,遗产点为东不压桥。
近期考古完成的澄清下闸正位于东不压桥遗产点南侧。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昨日介绍,会将玉河故道澄清下闸段按照明代宽度恢复,“大概十多米宽”,并考虑注入景观用水以恢复旧貌。同时,还会陆续整治其周边环境,使之成为与北侧玉河故道相似的文化景观,让市民能够惬意游览。另外也考虑在古遗址处开设展馆,展示运河历史。
该负责人透露,上述工作均计划于今年完成,同时也考虑将该段纳入大运河的后续申遗点。
推荐阅读
钟鼓楼夜游模式 开放时间延至21点
为满足公众参观需求,日前,钟鼓楼博物馆正式启动了“夜游”模式,将旺季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西安钟、鼓楼是西安标志性建筑物,为满足广大游客的参观需求,钟鼓楼博物...[详细]
钟鼓楼将“体检”备申遗 玉河故道将在今年恢复景...
经过700余年,始建于元朝的北京钟鼓楼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全面“体检”,目前正进行前期规划。此外,同样“年纪”的玉河故道也将在今年恢复景观,拟进行补充申遗。...[详细]
北京中轴线徒步一日游
从北京地图上可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时下的季节...[详细]
钟鼓楼下(老北京摄影)
今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春夏交接的北京城,到处可见百姓们惬意的生活场景。利用短暂的回京的日子。拍下这组《钟鼓楼下》 这是'祥子'冯师傅和李师傅。他们对着镜头...[详细]
曾经“一览众山”的钟鼓楼
钟鼓楼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钟和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以后才用于报时之用。中国古代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详细]
老北京钟鼓楼为什么一南一北
钟鼓是古老中国用来记时的两样器具,在古时候,几乎每座城市都要有钟楼和鼓楼,合称钟鼓楼。做为帝都的北京当然也有自己的钟鼓楼。但是与其他钟鼓楼东西相对修建不一...[详细]
老北京钟鼓楼的晨钟暮鼓
常听人说晨钟暮鼓,顾名思义,当然是早晨鸣钟,晚上击鼓。据"乾隆重建钟楼御制碑"记载:"朕惟神京陆海,地大物博,通阔别隧,黎庶阜殷。夫物庞则识纷,非有器齐一之,无以示晨昏之...[详细]
钟鼓楼时间项目“瘦身”成博物馆
本报讯(记者张然 易靖)日前,随着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以下简称时间博物馆)新建工程在既有空地上启动,曾引发了文保界“地震”的钟鼓楼时间文化城项目正式宣告结束。...[详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