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旅游北京旅游动态综合东四居民“晒”出胡同故事

东四居民“晒”出胡同故事

2012-02-21 20:11

    民俗专家发起采集民间故事,有望汇成《日下传闻录》出版

东四居民“晒”出胡同故事[墙根网]

    昨天(19日),在东四街道六条社区居委会,82岁高龄的张立贵大爷(右)讲述发生在东四地区的历史故事,社区故事采集员李秀霞认真记录。 记者 饶强摄

东四居民“晒”出胡同故事[墙根网]

    昨天(19日),在东四街道六条社区居委会,社区故事采集员李秀霞将多方征集的民间故事录入电脑。 记者 饶强摄

    在东城区东四六条住了一辈子的张立贵最近特别忙叨,从去年12月底到现在,这位82岁的老爷子一直在仔细地回忆这辈子亲历过听过的大事小情,并且讲述给街道派来的“胡同故事采集员”听。张老先生参与的这个活动,是去年底东四文化讲坛上发起的一项民间故事采集工作。目前,东四街道已经采集到了60多条故事线索,这些故事日后有望收录于一套名为《日下传闻录》的专著中,作为北京胡同的独特文化记忆保存下来。

    此次民间故事采集工作由著名民俗专家赵书联合东四街道办事处共同发起。赵书介绍说,《日下传闻录》的名字来源于清代的《日下旧闻考》,那是一本清代官修的有关北京历史、地理的资料选辑;“日下”便是北京的别称。编纂《日下传闻录》,是赵书倡议发起的一项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工程,而东四街道则是全市第一个故事收集点,在这里采集到的故事,将汇总成为《日下传闻录·东城区·东四篇》。

    自从接到收集民间故事的号召,东四街道下辖的8个社区居委会便忙碌起来。“居委会一共推选了十几位故事采集员。”东四街道文联负责人孙永红说,这些采集员不仅自己对文史知识感兴趣,有的还能上手写些小文章,而且因为常年在基层工作,他们对社区居民的故事、家底儿也略知一二。比如张立贵老人,就是因为退休后常为社区文化活动写些小文章、给年轻人讲故事,而被采集员李秀霞“盯”上了。

    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十几位采集员已经从近30位居民口中收集到60多条故事梗概和线索。翻看这些素材,从兔儿爷的传说,到东四牌楼的身世揭秘,再到东四街道吉祥物“奥娃东东”的诞生经历,以及普通人家的个体命运,内容可谓无所不包。虽然其中很多故事并非历史,只能算作传说,但是在赵书看来,这些故事折射出了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价值观,把这样的故事整理出来,其实是在为北京人的心路历程立传。

    采集民间故事的过程,也几乎是在抢救文化。上周末,采集员们召开了一次碰头会,大家在交流时发现,如何让故事的讲述者回忆起更多内容,是现在最大的难题。比如南仓门社区的居民给采集员提供了儿时父亲常给他听的两首儿歌,凭借歌词判断,这些儿歌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可是父亲又是从哪儿学来这两首儿歌的,他却已经记不大清晰了。“如果再不收集整理,这些故事会随着人们的老去渐渐消失。”赵书感慨地说。

    目前,采集员们收集到的这些故事,还需要补充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东四街道的工作人员也呼吁,那些已经搬离东四街道迁居他处的居民,也能够回家来,讲讲自己当年在这儿居住时亲历或听说的故事,为当地居民的胡同记忆提供更多丰富的素材。

    温情篇:点滴回忆串起胡同生活

    两个月的时间里,采集员们收集到的多数素材,其实不是完整的故事,而是普通居民对胡同生活的点滴回忆。无论是四合院的和谐氛围,还是街坊孩子之间的旧时游戏,在这只言片语中,凝聚着人们对胡同生活的深深眷恋。

    家住豆瓣社区的薛恩志,讲述了小时候住过的“钓鱼台儿”胡同里的往事。“您别误会,这可不是钓鱼台国宾馆,后面得加个‘儿’,它只是一条70多米的小胡同。”薛恩志说,别看钓鱼台儿只有70多米长,但胡同里面却有好几家小买卖。“有三合顺、通兴顺两家饭馆,两家鞋铺,一个理发店,一家卖面茶的,一家馒头铺,一家干鲜水果店,一间豆腐房,一家面铺,一家卖切糕的,还有两家搞批发的……”薛恩志掰着手指头,数出一堆铺面来。

    在薛恩志的印象中,这条短小而热闹的胡同里充满着人情味。来往的顾客通常都与商家熟悉,常常听到主顾热情地打招呼,嘘寒问暖;要是谁手里提了重物,可以找个熟识的店铺寄存,办完了事儿再回来取。后来,这条小胡同并入了后石道胡同。再后来,随着朝阳门内搞拆迁,小胡同也就不存在了。薛恩志说,“以前总觉得,这胡同都这么破了,怎么还不拆啊。一旦拆了,又特别怀念那里的一草一木。”

    住在南仓门社区的隋静,则回忆起小时候常玩儿的跳皮筋儿、拔老根儿等游戏。她的这些童年记忆被整理成小文章,刊登在了当地街道的报纸上。很多居民在传阅的时候慨叹:“在现在的孩子眼里,这些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不够酷,似乎也没什么智力开发作用,可是以前在四合院里,在小胡同里,这些简单的玩意儿就能让我们开心很久。那时候的生活简单,却充满味道。”

    亲历篇:82岁老人回忆“日本兵丢枪”

    在采集员们收集到的民间故事中,有不少都是当地居民的亲身经历。82岁的张立贵老先生讲述的“日本兵丢枪”的故事,就是他上小学时的一次亲身经历。

    “那会儿我就住六条,府学胡同西口住着日本宪兵队,他们每天每(注,‘每天每’是老人的口头用语)都到东单牌楼执勤。每天每,早晨8点多,有两个日本兵从十一条坐‘铛铛车’(指有轨电车)过去。”张老先生那会儿在市立三小上学,有一天下午四点多钟放学回家,看见五条西口围了好多人,大家都在议论:“听说日本兵把枪丢了!”

    张老先生当时人小钻得快,很快就从路边“爆肚满”的伙计那儿打探出详情。原来,那天早晨8点多钟,两个日本兵照例乘车去上岗,车走到钱粮胡同的时候,一个士兵发现自己佩带的王八盒子枪枪套上的枪绳掉出来了,顺势摸了摸,枪竟然不见了!他这一惊,同伴也赶紧摸枪,发现也不见了,两人的枪套里放的都是石头块儿。

    这时,车子已经开到五条西口,日本兵强行把所有乘客赶到东四牌楼前的一个布铺大院里,挨个儿盘查。“从上午8点多一直到下午4点多,不让那些乘客走。因为扣押乘客时间太长,事情越传越大,来了很多日本兵围着院子,也来了很多北京人围观。”据张老先生回忆,当时围观的中国人都特别高兴,很多人猜测,这事儿准是八路干的。有人推测,这俩日本兵是在车站挤着上车的时候被人下的手,这种偷盗方式俗称“撞门”。

    时至今日,张老先生想起这件事儿仍觉得很过瘾。他记得,后来丢了的枪没找到,日本兵也不敢再坐车上岗了。而他和很多当时围观的人一样都知道,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被占领区,侵略者的日子都不好过。

    传说篇:几乎每条胡同都有一个传说

    作为此次民间故事采集活动的发起人,著名民俗专家赵书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就从东四街道的居民们那里听来了不少民间传说。其中,“九卿吊弓匠”的故事令人印象格外深刻。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位老姓为钮祜禄氏的老弓匠长,名叫常富,他擅长制箭,手艺了得。有一年木兰秋狄,常富被选中担任乾隆皇帝的护卫,在狩猎过程中,一头狗熊扑向乾隆,危急时刻,常富一箭射穿狗熊咽喉,救了皇帝一命。乾隆大喜,不仅把自己的一个翡翠扳指赏给常富,还赐了他世袭的官衔。

    可是常富是个老光棍儿,世袭的官职无人接替,于是不少在京为官的钮祜禄氏官员纷纷前来攀亲,不到10天的工夫,竟然有9名六品以上大员认常富为义父。重阳节时,9个干儿子一起祝贺,谁知常富喝醉后再没醒来,生生被折腾死了。常富死后,9个干儿子为争遗产大打出手,闹得沸沸扬扬。

    乾隆听说之后非常生气,于是便让宗室贝子毓善彻查此事。很快,9位大员都被发配到黑龙江;可没过多久,又纷纷返回京城。乾隆纳闷,亲自查问,才发现原来是毓善受贿“开了口子”。乾隆仰天长叹:“朕贵为天子,怎么没有一个知心?后族9个六品以上大员为了一个扳指竟认弓匠为父,皇族一个贝子为了一百两黄金竟敢背叛国君!”

    有意思的是,东四街道当地有个工匠营胡同,据说故事中的常富当年就住在那里。赵书从此次收集到的故事中发现,东四街道的每一条胡同,几乎都有自己的传说。比如“兔儿爷传说”源自月光胡同,“皇姑院与关大姑”的故事源自石桥胡同,“马玉贵升官记”源自烧酒胡同,“金光洞兔儿爷”的故事源自豆嘴胡同。(记者 李洋)

推荐阅读

北京老城保护“行动方案”出炉:二环内胡同改造京味...

老砖瓦、老构件、老门墩……古都风韵,正是从老北京门前的一砖一瓦开始。4月26日,北京市住建委正式发布《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自5月7日起施行。落...[详细]

北京西城菜市口西片区胡同文化节开幕,将展示非遗技...

8月23日,2019西城区胡同文化节拉开帷幕,将在菜市口西片区的醋章胡同、永庆胡同、西砖胡同开展为期7天的胡同文化展览、非遗技艺展示等参观和体验活动。...[详细]

北新桥三条,老胡同接地气儿的新生活...

北京是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如今的老胡同,也是充满新的风情。方正的胡同,规矩的四合院,饱含着老北京的文化、新北京的活力以及北京人的温情和生活,去城中心一带的胡同...[详细]

快看,胡同里有金鱼!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在很多老北京的记忆中,熟悉的四合院生活就该是这样悠闲惬意。如今,有条胡同不仅养了金鱼,还把金鱼养在了街面上。与前门热闹的商业...[详细]

回望百年,北半截胡同曾有多少历史名人流连?...

北京城有不少曲曲弯弯的小胡同,位于西城区东部,天桥街道办事处辖域东北部,铺陈市胡同西侧,就有一条不规则的多弯小巷,该巷全长约390米,最宽处4米左右,最窄处仅70公分,弯曲...[详细]

逛北京胡同,邂逅花园聆听声音的美妙...

在北京一些不起眼的老胡同中,经常隐藏着想不到的惊喜,今天我们来胡同里邂逅花园,聆听声音的美妙吧! [详细]

《邪不压正》里的北京前门,究竟是个什么门?...

《邪不压正》原著《侠隐》不仅是一部有意思的小说,还是一幅老北京生活画卷。而出现在第一章里的前门,就是这幅画卷开始着墨的地方。...[详细]

您认识北京最长、最短、最肥、最瘦的胡同吗?...

北京的胡同,五花八门,您知道其中之最吗?今天,给您介绍一下北京的“最胡同”。 [详细]

北京的胡同,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北京并不是一个代名词,对于北京人来说,这里是一种归属感。提起北京的胡同、大杂院,那是很多北京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有很多回忆:北京的胡同里,我总能遇见很多猫。猫的气...[详细]

来北京,还有这些有味道的胡同游路线值得一去...

想要短时间体会北京的文化的确不容易,因为值得去的地方太多了,故宫、后海这种大家都会想起来的地方,这有几条小众路线相信你一定喜欢!体会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特色,小编还...[详细]

有意思的北京地名来历

北京的每一个地名都包含着诸多故事,历尽沧桑与人事变迁,来看看这些有意思的地名吧! [详细]

北京以狗为名胡同多:高义伯实为狗尾巴近似音 打狗...

今年是农历狗年。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狗的存在和进化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狗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详细]

狗年一起逛 狗胡同与狗庙

今年是狗年。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狗的存在和进化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狗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员,...[详细]

30条“新胡同”用上老地名

再过一阵子,市民就会发现,2000年前后消失的“向阳胡同”路名,在西城区闹市口大街一条无名胡同重现;而东城区的风箱胡同、莲子胡同和隆安胡同也“长个儿”了。记者昨日...[详细]

走遍整个北京城,还是这十条胡同最有味道...

盛夏的傍晚,夕阳洒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胡同里 热闹的四合院、半掩的宅门 门前厚重的石墩儿 老槐树下遛鸟的爷爷 一群追逐嬉闹的孩子 还有那由远及近的“磨剪子来戗...[详细]

网友评论

城事

北京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