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衡水民俗漫话“三伏天”

2013-10-16 22:51
  过了小暑,很快就数伏(进入伏天)。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7月14日——8月23日),其中中伏20天,又是个难熬的酷暑啊!伏天由于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近地面大气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人很容易中暑。因此,防暑降温就成了三伏天人们日常必做的功课。同时,由于我们这儿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丰沛的水汽,空气湿度大,一旦天气条件具备,很容易下雨。因此,平时也要注意防潮。
  回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冀州农村过夏天,那时候家里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人们纳凉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花两毛钱买把蒲扇(芭蕉扇)在手里不停地摇,几个人白天树荫里或房根底下一坐,谈古论今,说东道西地“拉呱儿”。夜间,在院里或街上铺上一领苇箔(秫秸箔)或草苫子,再铺一层被褥,就可以凉凉快快地睡上一宿。如果院里打不进风来,人们还会跑到房顶上去睡觉,上面更凉快!但无论到哪儿,手里都离不了那把扇子,还时常念叨:“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有的扇子都裂成了八瓣,就像电视剧里济公的那把扇子,人们仍舍不得扔掉。孩子们为了找凉快,平时用高粱叶或柳条编成帽圈儿,套在头上,遮凉又防晒。放了学就偷偷地去村边大坑里洗“扑腾”(游泳)。当时的男孩子们几乎都会游泳,由于没受过正规训练,技术都不怎么样,根本不懂什么蛙泳、仰泳、自由泳,就知道会凫水了不挨淹。一般都会狗刨,水平高的还会仰凫凫和立凫凫(踩水),胆大能憋气的还敢扎猛子(即潜泳或潜水),有的一个猛子下去能潜游几十米远。由于没有教练辅导,开始学时感觉挺危险的,挨淹呛水是常有的事。由于危险,学校里也不让随便去游泳,中午派学生轮流值班巡逻,检查各个大坑,抓住游泳的上报学校给予处分。下午上学时老师还要挨个检查男孩子,用指甲轻轻在孩子们肚皮或后背上划一下进行验证,有白印的就断定为偷着游泳的,要罚站、写检查。当然也不乏被冤枉的。
  “三伏天”的饮食也讲究凉爽,一般不炒菜,经常吃凉拌菜。常吃的主食是面条,弄点麻汁儿,切点黄瓜丝拌面是上等饭食。煮好的面条要捞进凉水里过一下,吃起来更凉爽。生活困难时期,泡在凉水里的面条不让随着捞,老人们说要等等“福”。其实,是为了把面条泡涨了省饭,节约粮食,可面条太“发福”就不好吃了。还有一种更古老的饭食叫“水饭”,其做法是将稷米放入开水锅中煮熟,用笊篱捞出,加入葱花儿、食盐搅拌均匀,再轧平后盛入碗中即可食用,吃后还可以喝米汤,营养不流失。凉粉也是夏日农家的时尚菜肴,做一锅凉粉,再烙几张大饼就是一顿饭。另外,用高粱面或杂面蒸的“扒糕”,用蒜泥和醋拌着吃,既当饭,又当菜,再配点米汤喝,感觉很爽。炎热的夏季,绿豆汤和凉白开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冷饮。那时候,孩子们也吃不到雪糕,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卖冰棍儿的,其实就是凉水放点儿糖精冻成的,冰凉梆硬。在当时,感觉比较解暑又能吃到的当数西瓜,都是生产队种的,分给各户。除西瓜外,还有脆瓜、菜瓜、黄瓜、甜瓜和面瓜,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三伏天”湿度大,粮食容易发霉生虫,被褥容易返潮长毛,人也易得关节炎,因此要注意防潮。为防止粮食和被褥受潮,一方面要注意晾晒,另一方面要采取防潮措施。人要预防关节炎,应适当吃点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防蚊虫叮咬。上世纪70年代以前,没有蚊香,也不喷药,一般是用艾草熏(生物化学法)。每家都备有艾草辫子,挂在房梁上,晚上睡觉前点着让它冒烟,熏上半小时,蚊子就没了,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个安稳觉。另外,防蚊虫叮咬还有物理的方法,一种是支蚊帐;另一种就是在门口挂帘子,80年代初是竹帘子,后期人们自己动手用废报纸或挂历纸卷帘子,为美观还组成各种图形。还有段时间,人们用薏米和竹管结合着串帘子。进入21世纪,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塑料帘子。窗户上一般是钉窗纱。
  三伏天高温多雨,正是庄稼生长旺盛的季节,晚上在玉米地里都能听到“咔吧咔吧”的拔节声。长得快,管理必须跟上,因此三伏天也是夏管的重要时节。锄草、追肥、治虫都要跟紧,一般下一场雨就要锄一遍地,一方面去除杂草,另一方面给庄稼松土可以保墒。这个季节棉花易生蚜虫(腻虫子)、玉米易生钻心虫、谷子易生粘虫。根据虫情给庄稼喷药一定要及时,以保障农业丰产丰收。由于夏天人的汗毛眼儿(毛孔)都张着,喷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穿戴严实,防止农药中毒。
  三伏天另一项重要农事活动就是按“伏期”种植蔬菜和荞麦。农谚云“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种荞麦”。在困难时期,腌制的咸萝卜是人们一年到头要吃的“菜”,因此头伏要及时种萝卜。二伏菜指的是大白菜,大白菜是我们这里冬天的主菜,焖饼、面条、包饺子、蒸包子、烙馅饼、熬大锅菜都离不开它,在没有反季节蔬菜的年代,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要储存大量白菜。因此,尽管是“热在中伏”,人们也要冒着酷暑种好白菜,否则的话,“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啊!荞麦是一种生长期比较短的农作物,植株特点是“红梗绿叶开白花”,其种子磨成的面粉可以制成饸饹面(亦称饸漏),种皮和秕子掺在一起装枕头是上好的原料,既有凉意,又松软。但由于其产量低,现在已很少种了。
  由于“三伏天”温度高,人们下田劳作要起早摸晚,每天早晨四五点钟下地,上午十一点多收工,中午睡一个长长的午觉,下午四五点下地,直至八点才回家。这就避开了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气温最高的那段时间。
推荐阅读

衡水民俗漫话“三伏天”

 过了小暑,很快就数伏(进入伏天)。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7月14日——8月23日),其中中伏20天,又是个难熬的酷暑啊!伏天由于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近地面大气获得的热...[详细]

衡水民俗——衡水端午节习俗

 过去,衡水民间的端午节习俗可谓丰富多彩。在北方,这个节日临近麦收,虽然地里的活儿很多,但是人们还是把这个节日过得很隆重。女人们提前到苇坑边采摘了新鲜的芦苇叶...[详细]

分类阅读:
衡水民俗
网友评论

城事

北京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