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处有暗香 北京秘境的那些隐秘事
法源寺
北京最老的寺院
李敖笔下的传奇之地
很多人知道法源寺的名字是从多年前李敖的那部小说《北京法源寺》,虽然他在写成这部作品之前并未到过法源寺,但它还是为李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荣誉。其实即使是在北京居住多年的人,多数对法源寺也只是闻其名而已,更不知它正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所在。
穿过北京最有名的回民聚居地牛街,一路都是卖牛羊肉和爆肚的小店,散发着南城特有的味道。法源寺就在一条小巷中,如果找不到的话随便问问身边的路人,没有人不知道。走到寺门前,发现这里的规模比想象中大,门口两座石狮中规中矩,看不出历经1300多年满目疮痍的感觉。买门票(5元)后走进院内,即使是现在的寒冬季节,也感觉不到一点儿萧瑟,宏伟严整的大殿前供奉着香炉,香火旺盛,大殿周围都是参天古树,肃穆而古朴。
从结构上说,法源寺坐北朝南,六院七进,最主要的天王殿内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十分珍贵。另外,最后一座大殿——卧佛殿里“躺”着的明代木雕佛像长约10米,是北京最大的木雕卧佛,是为寺中又一宝。
往事尘封 丁香依旧
游法源寺的最佳时间是春末夏初,因为每到此时这里的前庭后院丁香盛开,香飘十里。正因为此,法源寺的丁香与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一起并称京畿三大花事。这里不仅丁香数量众多,据说品种也涵盖了国产紫丁香、白丁香以及传说中郑和下西洋时从南洋马鲁古群岛带回来的洋丁香,叶片、花瓣与香气都独一无二。赏花吟诗,历来是文人雅士所爱。每年此间到法源寺赏丁香吟诗唱和者很多,尤以清代为盛,当时赫赫有名的纪晓岚、黄景仁、龚自珍和名噪一时的宣南诗社,都曾在这里写就名作。1914年,著名诗人王闿运曾在这里发起举办过百人赏丁香诗会。1924年,诗人徐志摩还曾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来此赏丁香。此时此刻,虽然丁香未开,但寺院内形态各异的植物姿态仍然耐人寻味,除了苍松翠柏、银杏丁香外,国宝级的元代白皮松、清代文官果,乾隆种植的两株西府海棠,值得停下来慢慢体味。
秘境有秘史
法源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直到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清代,雍正帝将此寺更名为法源寺,后乾隆皇帝御书“法海真源”,道出法源寺真名的涵义,此匾额悬于大雄宝殿门楣至今。李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就是以这座古刹为背景的,此前李敖虽然从未去过法源寺,但“悯忠”二字给了他创作的空间,这篇小说以此为基调,再现了百日维新后谭嗣同英勇就义的过程。
歇歇脚
法源寺所在的教子胡同西口有一家爆肚歪,里面爆肚种类之全保准你既没听过也没见过。肚领、散丹、肚仁、百叶等爆得一点儿腥膻味儿都没有,火候正好,小料另算钱。清真炒菜也很地道。其实如果好清真美食这口儿,这一带满街都是这种小店,什么羊杂、牛杂、糖火烧、炸糕,都是好吃不贵。
地址: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教子胡同南端)